網(wǎng)購作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,當接到取貨電話時,許多人不會留意這到底是不是自己購買的商品。最近,西安一女士因為急于給快遞員付款花了一筆冤枉錢,因為快遞包裹里的東西并不是她買的。
6月30日,西安一女士接到快遞員的電話,這次快遞是貨到付款。看著包裹上的代收費39元,她并沒有多想就支付了。隨后,這位女士打開包裹發(fā)現(xiàn),里面是一盒全英文的美發(fā)用品,其上沒有任何中文標識?!斑@不是我買的?!彼f,隨后撥打了快遞單據(jù)上郵寄方電話,但卻始終無法接通。
這位女士說,她根本就不敢使用這種三無產(chǎn)品。隨后的幾天里,她多次撥打?qū)Ψ诫娫捰懻f法,可依舊無法接通,而她的朋友也在其后遇到了相似事件。39元雖然不多,但這卻讓她和朋友們都覺得很可怕:快遞上的名字、家庭地址及電話號碼信息是誰泄露給第三方的?
據(jù)了解,類似情況近年來時有發(fā)生。國家規(guī)定郵遞快遞要實名登記,一些快遞公司這方面并沒做到;加上一些網(wǎng)購不良商家出賣顧客信息,也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。
民警提醒,對于貨到付款的快遞,一定要問明白、看清楚是否乃自己所購買的貨物,不要貿(mào)然簽收。實在記不清了,可以當下回撥對方電話咨詢。